张家口市气象台2023年06月14日预报:预计15日至17日全市气温高,坝下大部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局部可达39℃或以上。18日下午至20日受高空冷涡影响,我市将出现全市范围雷阵雨天气,局部可达中雨,雷雨时可能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受降水影响,18日白天至19日气温下降。
(相关资料图)
具体预报:
气温:今天白天我市坝下大部最高气温将达34~37℃,坝上29~32℃;15日至17日坝下大部最高气温将达36~39℃,坝上31~34℃,其中15日、16日坝下局部可超39℃;18日至19日受高空冷涡降水影响,最高气温连续下降10~13℃。
降水:18日下午开始,我市将出现全市范围雷阵雨天气,主要降水时段为18日夜间至19日白天,19夜间至20日局部仍有阵雨或雷阵雨,雷雨时可能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计过程累计雨量为小雨,局部可达中雨。
同时,市气象台6月14日15时50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明天白天我市(主城区、下花园区、万全区、宣化区、怀安县、涿鹿县、怀来县、阳原县、蔚县、赤城县)最高气温可达36~38℃,局部可达39℃以上。
经市安委会办公室、市减灾委办公室、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会商,认为本轮天气过程会对安全生产、建筑施工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及安全风险。为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提示如下:
一、强化隐患排查整治 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持续高温天气对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安全风险显著增大。此外,高温天气易造成生产设施、设备运行异常和作业人员身心疲惫,易诱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加之我市已进入主汛期,自然灾害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增加,安全生产形势复杂严峻。
1、危险化学品方面。危险物质受热易分解自燃,盛装危险物质的容器受热易爆炸,油漆等物质受热易挥发形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中毒和燃爆风险增大;
2、工贸方面。可燃粉尘受热易引发粉尘爆炸等事故;
3、有限空间方面。下水道清理、化粪池清掏等作业增加,容易引起中毒等事故,安全风险随之增大。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增强做好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紧迫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分析研判高温期的安全风险,逐项落实风险管控措施。要结合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组织企业迅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隐患排查,按照“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进行隐患排查整改动态清零。要督促企业严格实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细化落实高温期安全防范责任,切实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到最小工作单元,严防高温天气引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或次生灾害事故。
二、加强火灾防范处置 全力确保消防安全
夏季气温高,居民家庭和经营场所用电量急剧增加,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使用增多且运转时间较长,一些电气设备和线路年久失修、使用不慎或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楼道内电瓶车充电,极易造成过热和故障短路引发火灾。电蚊香、电风扇等日常小家电使用频率较高,也存在安全风险。居民使用蚊香驱蚊的频率增加,点燃的蚊香使用不当可能引燃窗帘、床单、衣物等可燃物从而引发火灾。此外,夏季历来是企业生产施工旺季,动火作业明显增加,存在较大火灾隐患。
1、各类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消防等部门要督促企业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同时加强夏季消防安全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
2、各级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要结合高温期风险特征,组织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及时储备更新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做足安全生产应急准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科学、有效救援,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加强高温期间的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平稳度夏。
三、精准研判风险变化 竭力避免意外发生
夏季历来是各类意外事故(件)多发期。暑假期间学生外出游泳增多,野外淹溺风险增大。企业赶工期抢进度,工人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作业,中暑风险增大;夏季皮肤潮湿多汗导致人体电阻减小,工人临时用电作业的触电风险增大。持续强降雨天气,道路积水增多,各类私拉乱接电线绝缘措施不规范以及电线垂落,触电风险增大。此外,极端恶劣天气,雷电伤人事件风险增加。
1、教育部门及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督促家长加强暑期儿童的监护力度。
2、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电力行业管理部门和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日常巡查及检修维护,有效预防触电事故发生。
4、气象等部门要及时发布雷电天气预警和安全提示信息。
5、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督促分管行业领域企业落实高温天气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员工人文关怀,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张家口市应急管理局)
审核:冀泽民
王 卫
编辑:郑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