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已全部接入互联网,超过四分之三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中小学“全面入网”,为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望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分配,让每个孩子有机会享受数字化发展红利。
当然,中小学“全面入网”仅是开展数字化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若教育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相关教育资源准备不足,高质量发展也无从谈起。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针对教师开展数字化培训,增强教师数字技能素养,让数字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鼓励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主动探索新型数字化教学方法,研发数字化教学多场景应用,让更多成功模式脱颖而出。通过在线直播、线下座谈等形式,邀请先进教育工作者分享教学经验,加快推广。加大数字教育平台内容审核力度,严把内容质量关,对粗制滥造、知识陈旧、无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一票否决”,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助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教育公平,措施保障不留空白。尽管中小学已基本形成网络覆盖完全、线下多媒体教学空间和网络教学空间融合的泛在学习环境,也应正视部分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学校上网终端数量质量尚存一定短板的事实。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推进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发展,不能让任何一所学校“掉队”。提高教育经费保障能力,全面摸排中小学校现有数字化教学条件,对存在困难的学校增加专项资金,按需添购必要网络设施。安排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志愿者等开展数字支教,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捐赠上网设备和相关网络学习教材,合力缩小数字化教育发展差距。补足数字化设施空白同时,坚决打击采购腐败、强制摊派、假冒伪劣产品流通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在校师生合法权益,以强有力法治监管为数字化教育发展“兜住底”。
坚持教育为本,力戒形式主义。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提档升级,为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拍照打卡留痕”,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强制教师下载各类教学App,加重教师工作负担;有的教师频繁在群内发布消息,要求家长第一时间回复,令家长不胜烦扰……数字化教育发展不能有“形”而无“质”,一旦沦为形式主义,甚至干扰正常教学,无疑本末倒置。坚持结果导向,将能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家校协同育人等作为检验数字化战略成效的重要依据,及时纠正形式主义。少“增负”、多“增知”,营造数字化转型良好氛围,促进中小学数字化教育提质增效。
梅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