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 发行规模同比增超140%
截至5月7日,已有17家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而去年同期有10家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
目前,绿色金融债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杨 洁
近期,多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发行升温,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商业银行计划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达1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0.78%。同时,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加入发行行列。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银行绿色信贷快速增长,促使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对于发行主体占比越来越高的中小银行而言,找到合适的绿色项目,提升绿色金融相关人才和专业能力建设等至关重要。
3月份绿色金融债密集发行
记者从兴业银行获悉,日前,该行成功发行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27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77%,吸引了市场各类型的投资人参与,全场获得2.5倍的超额认购。
在“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已有17家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而去年同期有10家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今年,绿色金融债无论是发行主体数量还是发行规模都大幅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仅3月份,就有10家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上升,是因为在去年底赎回潮冲击下,债券发行成本有明显上行,部分商业银行在成本考量之下,推迟了融资计划,而3月份开始,基准利率稳中有降,使得金融债发行成本也有明显下降,部分积压的商业银行发债需求集中释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绿色金融债。
与其他种类的绿色债券相比,绿色金融债不直接投向绿色项目,而是通过绿色信贷进行发放,从而支持企业或项目融资。
“今年以来,随着地方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企业融资需求增加,绿色信贷比例上升,随之促进商业银行通过绿色金融债券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提高资本的流动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助理总经理方怡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远东资信研发部研究员杨安澜看来,绿色金融债在推进全球“双碳”目标的实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严格的标准和监管机制,保证了绿色债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些措施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
从绿色金融债发行主体来看,除了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外,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现身其中。上述17家发行绿色金融债的商业银行中,有10家为中小银行。
“绿色金融债的发债主体持续扩容,一些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加入发行人行列。”明明表示,这意味着金融支持绿色转型的任务并非只落在大行身上,实际上地方银行深耕本地,对于符合绿色融资需求的本地企业更加了解,能够完善金融行业服务绿色发展的效能。
方怡向表示,越来越多中小银行成为绿色金融债发行主体主要得益于三方面:一是政策大力引导和激励。“双碳”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越来越明确。绿色金融监管政策自上而下传导,并由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向其他地方辐射,越来越多地方中小银行积极响应。二是绿色投融资需求持续高涨。地方中小银行能够根据当地的绿色项目来开发相应的产品,并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支持当地的绿色经济发展。三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
不过,方怡向也提到,目前中小银行在找到合适的绿色项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往往没有足量的符合标准的绿色项目。在绿色认定标准方面,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目前尚未完全统一,绿色认定标准的支持差异不利于各类产品间的有效衔接。
明明认为,目前,绿色金融债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现阶段,绿色金融债券都需要在募集说明书上披露环境效益指标,但由于绿色项目的投向广泛,各类绿色投资之间缺乏明显可比的统一标准,因此,下一步需要完善信息披露的精准度和频次,更好地实现绿色金融对绿色投资的传导,并助力“双碳”目标的中长期实现。
“虽然绿色金融债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但绿色金融发展是符合时代的大势所趋。”方怡向表示,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不仅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进行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绿色产业不断壮大,而且还能借此不断丰富绿色产品体系,提升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实现自身的业务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下,绿色金融债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