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北京举行了一个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的重要要求,进一步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
另外会议还提到,持续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巩固区域性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疏解成果。坚决服从国家大局,着力抓好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积极服务支持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向雄安新区转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北京第1次提到疏散首都非核心功能,最近几年北京一直在推动非核心功能的转移,尤其是配合国家将一些央企总部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但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央企离京速度并不是很快。
从2016年到现在,有6家新设立(重组)的央企总部设在北京之外,另外有3家央企直接将总部迁离北京,这些迁离北京的央企具体如下:
2016年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集团重组,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总部设在上海。
2021年中船工业、中船重工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设在上海;
2021年,中国西电与国家电网部分子公司重组,新设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总部设在上海。
2021年,中国中化与中国化工集团重组,新成立中国中化控股集团,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2021年,新设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2021年新设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设在江西赣州。
2021年三峡集团总部从北京迁往湖北武汉。
2021年12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将总部迁往深圳。
2022年新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另外,虽然有些央企总部没有搬离北京,但也将一些核心子公司的总部迁出去,比如中国旅游集团将内地总部从北京迁往海南;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将核能总部迁往烟台;中国中核集团将核建设集团总部迁往上海;另外华能集团雄安总部正在建设,预计未来一两年会迁往雄安。
截至目前国资委旗下总共有98家央企,这些央企的总部分布具体如下。
从这些央企的总部分布来看,目前有69家央企分布在北京,而其他省份所拥有的央企数量只有29个,这央企分布在上海,广东,河北,湖北,四川,江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从整体来说,北京的央企还是非常集中的。
这些央企扎堆在北京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因为这些央企基本上都是由国资委出资控股的,他们将总部设在北京,有利于跟中央直接沟通提高效率。
另外,央企本身就是由国家直接控股的企业,而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所以这些央企总部直接设在北京也可以理解。
但是大量央企扎堆北京也存在很多弊端。
一方面是导致各地的央企发展不平衡,央企对各地的经济带动是非常强的,它对于推动北京、经济、科技、税收的发展都非常关键。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央企不能扎堆北京,毕竟央企是整个国家的,而不是北京的,不能光让北京享受到好处,应该将央企分散到不同的地方,这样才能真正带动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当前各地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很多地方更是希望能够将央企总部迁入,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另一方面,大量的央企扎堆北京也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多弊端,比如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承载压力大,房价高涨等等。
所以不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将央企总部迁离北京将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而且未来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快。
从北京这次召开的会议来看,第2批离京央企将会正式启动,而且预计这次离京的央企数量有可能会比第1批更多,而且速度可能会更快。
这也说明国家已经下定决心要疏散北京这些非首都核心功能,将更多的央企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去。
那在央企加快离京的背景下,央企会将总部迁移到哪些地方去呢?
对于央企将总部搬离北京之后,我相信全国各地都希望争取到央企总部落地,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一个地方的影响力,同时对带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央企在迁离北京之后,具体会将总部设在哪个地方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说各地方希望引入了就可以随便引入。
从目前央企迁离北京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选择总部所在地的时候,一般会考虑各种因素。
一个是全国总体布局,也就是央企的搬迁必须遵从国家的安排。
另一方面会考虑市场因素,央企迁到那个地方要跟央企本身的业务往来,业务布局相匹配,比如中国电子将总部从北京迁往深圳,因为他们在深圳有很多电子产业布局;三峡集团总部搬迁到武汉,因为湖北是我国水电大省,在水力发电,水资源管理方面都有很多优势。
未来央企搬离北京之后,也会遵循这种做法。
按照这种趋势来看,首先雄安肯定是央企搬离北京最大的目的地,因为雄安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承接北京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所以迁离北京的大部分央企总部很有可能会设立在雄安。
当然除了雄安之外,包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南京这些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央企总部的目的地。
至于每个央企最终的总部会落在哪个地方,我们要等这些央企正式发布通知之后才能知道谜底。